2024年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

2024年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

以下是关于2024年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的介绍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的一些知识点,和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哪里能下载高中语文山东人教版的电子教材急用!
  2. 2010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3. 2020年山东成人高考高起本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哪里能下载高中语文山东人教版的电子教材急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1.短文两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9.庄暴见孟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孟子见梁襄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7.李杜诗五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6.兵车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1.墙上的斑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4.蜀道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1.抄检大观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5.屈原列传(节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6.语言的演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5.语言与文学

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原人教)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江西省丰城二中200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1.短文两篇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2.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孟子见梁襄王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9.庄暴见孟子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6.兵车行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7.李杜诗五首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4.蜀道难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3.百年孤独(节选)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2.黛玉之死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2.等待戈多(节选)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11.墙上的斑点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7.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7.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5.屈原列传(节选)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1.抄检大观园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5.语言与文学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6.语言的演变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4.宇宙的未来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人是什么

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数学与文化

2008届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原人教)

武汉市部分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高中英语(人教新课标)必修V合作共赢(Great scientists)

2007—2008学年上期湖南省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济源三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城二中高三月考语文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饶平县华侨中学高三语文月考卷3人教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海门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人教版

高考记叙文写作[下学期]新人教版

[原创]2007年高考字音训练50题含答案及详解旧人教

(新人教)2007年高考字形专项训练

江苏省扬州市名校2007年最新高考语文测试题精选人教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原创]旧人教

福建省沙县五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模块评价考试高考语文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成都七中高中2009级语文摸底试卷新课标人教版

2OO7届全国1OO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题·语文一新人教

2OO7届全国1OO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题·语文一新人教

2OO7届全国1OO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题·语文二新人教

〔原创〕2008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doc旧人教

(新人教)山东省2007年课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新人教)200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评注

(人教版)冲刺2006年高考最新语文模拟试题精品资料包(附答案)

(人教版)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06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2006-2007级重庆市第一次模拟调研抽测试卷(语文)

二、2010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è)

B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é)步履蹒跚(pán)

C畜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òu)扪心自问(mèn)

D顺遂(suí)什锦(shí)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è)

【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③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_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来搞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

来稿请寄:××市××路××号《×××》编辑部×××敬启邮编:×××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2020年山东成人高考高起本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1、【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距离2023年山东成人高考就剩47天了,不知道大家复习的咋样了呢。以下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山东成人高考语文高起本的模拟试题,仅供参考!一、选择题:

2、第2题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论证的是()

3、第3题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4、第4题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5、第5题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

6、第8题《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7、第9题李斯《谏逐客书》上书的对象是()

8、第10题王实甫《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最怕张生()

9、第11题《饮酒》(结庐在人境)的作者是()

10、第12题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

11、第13题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使用“常山蛇阵”的比喻,是为了说明()

12、第14题在《宝玉挨打》中,贾政狠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

13、第15题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是()

14、第16题杜甫《蜀相》“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前一句是()

15、第17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篇的点睛之笔是()

16、第18题“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7、第20题.下列各句中,带点的“于”字表被动意义、可译为“被”的是()

18、二、词语解释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19、第21题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0、第22题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21、第23题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22、【正确答案】业:使……成就功业

23、第24题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24、第26题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25、第29题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

26、第30题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

27、以上就是2023年山东成人高考的试题了,想获取更多关于山东成人高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猎考网。

28、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关于更多2024年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2024年山东职高语文二册电子版(山东职高语文第二册课本)
本文地址:http://j4d.55jiaoyu.com/show-91822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