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重庆中小学生这样度过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重庆中小学生这样度过

原标题:“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重庆中小学生这样度过

2月15日,重庆中小学生将集中返校报到。“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重庆中小学生是如何度过的?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在老师们“五花八门”寒假作业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寒假过得多姿多彩,爱劳动、重体验、勤锻炼、游古街、看冬奥……他们纷纷直呼“太好玩了”。

看冬奥她给妈妈画了一个冰墩墩

“今年我的寒假生活太有意思了!”说到即将过去的寒假,巴蜀蓝湖郡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李思凝开心不已。

“假期里我主要关注冬奥会,开幕式上,很美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给我留下了最深印象。这样的诗情画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还唤醒了我心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她说,那天恰逢“立春”,既代表着一年时光轮回的起始,又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倒计时,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每个美轮美奂的画面里,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老诗句,让她学会了一些新知识。

为了丰富假期生活,李思凝还参加了绘画学习,从创意绘画到线描到素描,这是她坚持了七年的兴趣。春节期间,妈妈想在网上买冰墩墩却“抢”不到,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妈妈画了一个冰墩墩。

和小伙伴冬令营搭建“罗马炮架”

今年寒假,重庆金山小学一年级3班的李明哲在研究中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在忙碌中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没有作业的束缚,放假不久,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冬令营研学活动,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探索用原木搭建古罗马炮架。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跟着老师学习炮架结构、设计古罗马炮架图纸,学习不同的结绳法,1:1搭建罗马炮架……最后他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个“罗马炮架”,和小伙伴们来了场实战“PK”,玩得不亦乐乎。

五天四夜的研学活动结束后,他带着“罗马炮架”回家了,兴致勃勃地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这样的活动中,他的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得到了增强,这是他上小学的第一个寒假,非常快乐充实。”妈妈刘菲说。

每天坚持晨跑做运动达人

今天早上7:20,城口县咸宜小学五年级3班的贺欣宜就准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外出晨跑了,这也是这个寒假,她感到最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

“我每天都在晨跑,是从上学期开始的,寒假里也一直在坚持,我长高了六七厘米。”说到这个寒假自己的收获,贺欣宜很开心。

一放假,贺欣宜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晨跑、读书,在中午之前完成作业,下午看课外书,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游戏,帮爸爸妈妈做点儿家务,最后写一篇日记,记录一天的生活。“今年假期作业少了,我们有很多时间自主阅读和运动,我每天增加了晨跑这一项内容。”

她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外出晨跑半个小时。“我以前比较矮小,而自从开始晨跑之后,我的运动能力有所增强,个子也长高了一些,所以小孩子多运动还是有好处的。”贺欣宜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假期里,她和妹妹轮流分担了洗碗、扫地等家务,有时还会做饭,学会了做早餐和一些比较简单的饭菜。

练书法写春联为亲友送祝福

今年寒假,两江新区人民小学五年级丙班的李若山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创意,写下一个个新年祝福的大字,营造虎年的节日氛围,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年味。

“现在都没有课了,假期除了作业,我每天都会练习书法和体育锻炼,挺轻松的,也很好玩儿!”李若山说,他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寒假。

而假期中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跟着姥爷练习书法。“姥爷说书法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进则退,只有一往无前,所以我每天都会练习两个小时,写一个作品,”假期里,他给家里的亲友都写了春联送祝福,还写了十几幅作品,书法有了大大的提升。

走访洪崖洞看家乡变化

这个寒假,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初一2班的唐铭希对家乡重庆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多认识。

从学校的项目式作业中,她选择了做一个“文明自信重庆人”,去观察和了解近年来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老师给我们介绍过洪崖洞以前的样子,在悬崖下建起了一排排吊脚楼,我想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寒假里,她专门去到洪崖洞,游吊脚群楼,游山城老街,“现在夜晚的洪崖洞也十分热闹,是重庆一抹绚烂的城市夜景。”

假期里,她还第一次制定了自己的《压岁钱消费计划》,有计划安排一些支出。她说,从小到大,父母都将压岁钱交给她自主管理,但以往都是不到半年压岁钱就花光了,今年有了消费计划,她只在逛超市买年货时消费了200多元。“有了计划,我会知道每一笔钱都用在哪里,从而懂得节约学会理财。”

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三年级的宋沛昕过了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她说:“以前大多是做书面作业,今年的每项假期作业都特别有趣,是需要动手动脑的,都是以前没有体会过的。”

“比如科学,我们在玩的时候就学会了科学知识。”原来,假期里学校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对话科学家”,宋沛昕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了解了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也让她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产生了兴趣。比如去仙女山滑雪,她观察了房子上的冰柱和普通的雪的不同,在欢乐谷游玩,让她知道了离心力。

不仅如此,她的兴趣特长也没落下。假期里,她每天都要吹两个小时左右的长笛,听了两场音乐会,体会了一些里面的情绪,现在能够分析音乐了。还坚持练习花样游泳,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双减’之后,我们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孩子喜欢家长也比较支持,整个假期,她在运动音乐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宋沛昕妈妈说,今年寒假尽管没有书面作业,她却看到了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女儿每天落实学校的假期安排,学会了规划生活,还会做家务了,在家里会帮大人洗衣服,有了很多生活体验。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重庆中小学生这样度过
本文地址:http://j4d.55jiaoyu.com/show-38491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