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温暖千家万户,刘爱力

让爱温暖千家万户,刘爱力

数据流量增长会提高运营商的业绩吗?为何?

基于本人在电信咨询领域的经验,这个问题可分解为三个问题:重要性问题:数据流量收入在运营商收入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拉动力问题:数据流量收入每单位增长带来的多少的运营商收入的增长?潜力问题:数据流量未来对于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潜力或可持续性如何?以上这三个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宏观角度:1、重要性:移动数据流量在运营商营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以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移动为例,其近些年的财务报告上的各种公开数据可以作为例证:中国移动2014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979亿元,同比增长4.7%;数据业务增势呈现良好态势,收入达到人民币1219亿元,同比增长27.8%,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上升至40.9%,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720亿元,同比增长51.8%,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业绩显示:营运收入为人民币3,704亿元,增长7.1%,流量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 17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运收入人民币3,889亿元,得益于4G业务的发展,流量收入在总营收入中占比过半。

报告显示,该阶段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增幅达到6.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无线上网收入达到人民币1,877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超过50%,继续发挥最大增收来源的作用。以上这些数据表明,移动数据流量在运营商营收中的确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拉动力:移动数据流量是拉动运营商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还是以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移动为例,其近些年的财务报告上的各种公开数据可以作为例证:2011年移动半年财报显示,数据与信息业务增速明显,上半年同比收入增长达18.5%,占总体收入比重达到32.2%。

数据流量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新的增长驱动力。中国移动2011年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去年收入1393亿元,同比增长15.4%,在总营收比重上升至26.4%。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3614亿MB,较2010年增长了351%;收入444.28亿元,同比增长45%。数据业务尤其是无线上网业务的迅猛增长已经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在444.28亿无线收入中,来自移动数据流量收入436.89亿元,同比增长43.5%,WLAN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86.9%。中国移动2014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该公司运营收入增长7.1%,数据业务增势良好,同比增长27.8%,数据流量业务已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

以上这些数据证明,移动数据流量已经成为拉动运营商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3、可持续性:即使受到“提速降费”政策的影响,但移动数据流量仍然是支撑中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中流砥柱据智研咨询《2017年中国通信行业流量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的分析:一方面,在国家“提速降费”的政策指导下,各大运营商流量均价均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三大运营商财报数据,2018年全国流量均价同比降幅达到了66%,低至8元/GB。

另一方面,2016 年我国电信业移动收入占比超过 60%,移动数据对电信增长的贡献率为 187.7%,拉动收入增长 9.8 个百分点,成为电信业务收入核心因素。数据收入占比达到 30%拐点,开启数据流量红利模式: 从美国和日本电信行业收入增长来看,数据流量业务超高速复合增长以及在总收入中占比 30%成为行业转折的关键性拐点。

2016 年随着 4G 用户的快速渗透,中国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加速增长,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占比超过 30%,到达行业转折的关键性拐点。以上数据证明:即使受到“提速降费”政策的影响,但移动数据流量仍然是支撑中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中流砥柱。二、微观角度:进一步将问题细化的话,可以落实到每个用户身上。因为,运营商最终营收的构成都来自于每个用户(用户和客户、账户是三户合一的)的。

那么,我们上面说到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贡献度问题:针对某部分细分客群,移动数据流量在他们每月的通信消费金额中占多大比例?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在这类客群中平均的收入占比有多大,收入占比越大,说明移动数据流量对他们的收入贡献越大。拉动力问题:这部分客群每增长一个单位(如1G)的移动数据流量,他们通信消费金额增长多少?移动数据流量收入每产生1个单位的增长,这类客群的总体收入会增加多少,增加越多,说明移动数据流量收入的拉动效应越显著。

可持续性问题:移动数据流量的重要性和拉动力是不是在这类客群身上能一直保持下去?这就涉及到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政策的可持续性,国家相关政策甚至是外部移动互联网行业力量的因素,都可能在时间维度上影响到数据流量在收入增长中影响力的延续性。渗透率问题:针对某类客群,移动数据流量的增收作用很明显,但是不是对其它的客群也是一样的?按照客群维度来分,客户又分为个人散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按照区域来分,可以分为31个省分公司,还可再往下分解到区、县、片区等,当然还可以按照终端类型、网龄等划分。

对于不同客群,移动数据流量的增收作用力问题都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业务分解问题:针对某类客群,是哪一类移动数据流量的增收作用比较明显?是手机上网流量,还是数据卡流量,还是上网本的数据流量在这类客群的增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可以根据移动数据流量的业务构成进一步分解。贡献度是从重要性上说的,拉动力是增长效率上说的,而可持续性则是从时间维度上解析的,渗透率是从横向对比角度说的,业务分解则是从移动数据流量本身的业务构成角度来分析的,而实际上,这五个维度是可以交叉融合起来作分析的。

也就是说,移动数据流量在运营商增收中的影响力大,可能是移动数据流量本身增速快带来的,也可能是某类用户增长快带来的,也可能是某类流量增长迅猛引发的,甚至是几种因素同时叠加导致的。所以,移动数据流量在运营商收入增长中的影响力,实际上是贡献度、拉动力、可持续性、渗透率、流量类型等维度的综合函数。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大的课题来研究,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细论述了。

还有100多天千呼万唤的携号转网就开始了,究竟谁将会是最后赢家?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就携号转网而言,三大运营商不会有任何一个赢家。其实这个问题,原中国电信的总经理,现在的中国邮政的董事长刘爱力早就给出了答案。”一碗汤,汤一碗,倒过来叮当响,倒过去响叮当,倒过来倒过去,还是那碗汤,但是每倒一次,行业价值下降一次。"这非常深刻的反应出来了现在中国通信业的局面。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已经把用户挖掘的太狠了,里边也不知道有多少水分,中国现在有15.89亿手机用户,这个数字比中国的人口还多。

携号转网要来了,但是三大运营商也不会在2019年或者2020年再大规模的打价格战了,因为谁也打不起了。随着2016年10月联通联合腾讯发布了“大王卡”之后,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开始了互联网套餐大战,中国的手机资费开始直线的下降。到了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的平均资费已经降低到了50元以下,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也在比较大幅度的下降。

可以说,2019年11月推出携号转网业务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5G也要来了,5G组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经过了4G投入近15000亿之后,本身的钱包就瘪瘪的了,筹集5G组网需要的资金都会面临很大的难度,中国移动或许还好一些,电信要比联通强些,联通相比之下最穷。即使是携号转网开始了,但是三大运营商也没有实力再大规模的下降资费了,所以,不必过分期待资费会象2018年左右那些大规模的下降。

携号转网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都没有赢家,也不会有哪个运营商因为携号转网而受益。携号转网本身运营商就需要投入成本,不仅仅需要对现在的2/3G网络进行改造,未来还需要对4G的IMS进行改造,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三大运营商都会有转出转入的用户,这在以往的携号转网试点工作的省市也可以看到。不过,携号转网本身很难对三大运营商的格局产生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准备转网的用户,本身原来运营商的卡都是比较便宜的保号套餐,也不会对运营商的收入影响很大。

在现在中国双卡双待手机如此盛行的今天,绝大多数双卡的配置也并不是一个运营商的,这就说明了中国同一运营商双卡的配置是比较少见的,而未来携号转网后,会迎来原来的副卡的注销潮。对于携号转网转入的运营商,也就是转入一张卡,注销一张卡的过程,因此也不会有收入的增加。但是转出的用户也就转出了,连原来的保号套餐的收入都没有了。

所以,就和开头说的一样,携号转网也就是再一次的"行业价值又下降了一次",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是不会有哪个是赢家的。总而言之,携号转网这件事儿,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都是输家,对于通信业而言,也都是输家,不会有什么赢家的。至于个人用户,也很难成为赢家。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让爱温暖千家万户,刘爱力
本文地址:http://j4d.55jiaoyu.com/show-72995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